农业合作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合作交流 > 孔子学院 > 农业合作 > 正文

中国农学家刘高琼的肯尼亚情结

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2017-05-23

在肯尼亚埃格顿大学孔子学院一个四角见方的屋子里,交错着摆放着三张朴素的桌子。临近窗户的那张桌子上,整齐地放置着《高级蔬菜生理学》、《园艺学》等数十本中文书籍,还有厚厚一摞批改过的学生试卷。

桌子的主人是在埃格顿大学孔子学院任职的刘高琼教授。他深入田间地头,带领学生实地考察周边的农场和田地,教导他们如何更好地“接地气”,将书本知识应用于实际操作,以便寻找各种抵御虫害和低温的方法。他乐此不疲地传道、授业、解惑,致力于为当地人传授更多实用知识和技巧,还为肯尼亚当地引进了绿色大棚的概念,用于播种植物花卉,如今这一技术已在当地甚为普及。

他自豪地说,“随着两国农业交流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肯尼亚人掌握了相关技术和资金,他们开始逐渐成为农场的主人”。

刘高琼认为,他教过的肯尼亚学生大多勤奋好学,求知欲旺盛,对学习新技术充满热情。在中方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截至目前,埃格顿大学已有超过200名学生奔赴中国学习农业知识。“他们中的很多人眼下都在与中国和肯尼亚农产品企业打交道。”

在他看来,农业、技术和教育是中肯合作最容易缔造成果的三大领域,双方可以通过此类合作实现共赢。“肯尼亚和中国具有不同的优势。肯尼亚在农业种植方面具有一些经验,中国在技术领域更加先进,两国可以实现优势互补。”

刘高琼指出,中国如今已成为肯尼亚第一大进口来源国,“中国拥有巨大市场需求,肯尼亚可以供应大量花卉原材料,两国合作潜力无限。”

农业专家的工作环境大多十分艰苦,需要对抗的不仅仅是风水日晒,还有漫长的作物试验和结果等待。然而,刘高琼的夫人、来自肯尼亚卡伦金族的美丽女子伊丽莎白一直义无反顾地支持丈夫的事业。如今,他们已育有三个活泼可爱的女儿。

刘高琼表示,他愿意用心血和热情浇灌这里的农田野地、果林花圃,只为微风乍起时,能够捧起一抔热土,嗅一嗅这来自赤道高原的泥土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