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励中青年教师前往境外高水平大学和高水平实验室进行一年以上的进修学习,促进教师开展实质性国际合作,是加快我校“师资队伍国际化”建设的重要内容。5月6日,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和人事处组织有关专家,对2014年10月-2015年3月期间回国的长期公派留学回国教师进行了留学绩效考核。
考核分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及工学两个组进行,自然科学专家组由沈其荣教授、吴益东教授、王秀娥教授、屠康教授和赵茹茜教授组成,社会科学及工学专家组由韩纪琴教授、汪小旵教授、冯淑怡教授、石松副教授和白振田副教授组成。15名回国教师分别汇报了他们在公派出国期间的工作和取得的成果,考核专家根据他们研究工作成效、外语水平和未来合作计划等指标进行了提问和打分,对其中2位教师给予考核优秀、13位教师给予考核通过的建议。
考核结束后,专家组对本次考核的情况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对今后的考核工作提出了具体建议。专家一致认为,参加本次考核的回国教师整体状况较之前有明显进步,具体表现在合作科研内容具体、丰富,实现了与对方建立科研合作关系的目的;英语水平明显提高,绝大多数教师可以用英语进行有效的沟通交流,部分教师英语流利;考核汇报准备认真,回答问题准确、贴切;部分自然科学类的教师在国外掌握的新技术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部分社会科学类的教师在开展科研工作之余主动听课,展现出良好的专业素养。同时,专家们梳理了公派出国仍然存在的一些问题,主要包括与对方合作发表文章普遍滞后,导致参加考核时无法提供合作成果;部分教师在国外开展的合作课题偏离自己的研究方向;部分教师考核时介绍科研工作以外的内容偏多等。专家们建议,在今后的绩效考核中,要加强考核指标的量化,从合作发表文章、申请专利、参加重要国际会议并做报告,完整听课并获证书等多方面进行评价,可以请外方提供评价信做为参考等等。在考核时间上,建议由教师本人在回国后一年内自主申请考核,以利于合作成果的充分体现。在申请出国进修阶段,要鼓励青年教师到世界一流的大学、一流的实验室、师从一流的导师进修学习,非一流的学校、实验室或导师原则上不予派遣。
|